我国七个粮食产销平衡区

2024-05-03 23:40

1. 我国七个粮食产销平衡区

中国九大粮食产地分别是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成为粮食产地需要具备的条件如下所示:
1、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

2、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码宏凳;
3、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绝激局生产;
4、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我国七个粮食产销平衡区

2. 我国粮食不断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

1.粮食的种子与当地气候有密切的关系。2.在种殖粮食插种的季节黄金时间错过。3.在培育中施肥和管理不到位。4.气候和温差太大也是不可小视原因。这几年温度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表现的很明显,2018年山东地区小麦普遍产量很低,除了后期赤霉病的影响,主要是天气作怪。在播种期连续几天的降雨,使小麦播种推迟一周。


今年德州部分地区在夏种的时候遭遇严重干旱,乐陵庆云等县干旱面积超过30万亩,好多农户都在7月以后播种玉米(当地每年播种不晚于6月25号),导致现在好多玉米由于积温不足而无法正常成熟,第一种,外界气候,如果这年气温偏低,麦子积温达不到本身所需的温度,小麦就减产。第二种情况,干旱,如果常年气温太高而降雨量少,并且不能按时浇水,还会造成减产。

 一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我们知道,玉米是高产作物,平均亩产是大豆的3倍多。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千多万亩,减少3.6%。而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千多万亩,二是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比去年严重。夏粮、早稻因为天灾而发生减产现象。秋粮在生长前期,南方多地遭受强降水,湖北、安徽等地受灾较为重,部分农田也是反复受淹,作物倒伏发生严重。
主要有两部分,人为原因,自然环境原因。人为原因包括种子选择,耕种模式,管理用药产生药害,除草施肥不及时,造成脱肥草荒等等。自然原因就是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气温不合适等等。!粮食减产,除了缺水还有很多的科学原因,大气候之类的原因我也不太了解就不瞎说了。还是就是病,虫害等因素也会导致粮食减产。

3. 中国耕地少粮食产量高原因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近年来,我国耕地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却连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故选:B.

中国耕地少粮食产量高原因

4. 我国的粮食分布区及影响产量条件


5. 我国粮食产量居于首位的地区

答案A
  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取决于某一地区粮食总产量和当地农业人口数量.土壤肥沃,粮食总产量大,而东北地区的农业人口比重小,故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大;青藏地区虽然人口稀少,但粮食总产低;华南地区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且人口密集;西北地区面积广大,土地的生产力差异显著,粮食产量不高.

我国粮食产量居于首位的地区

6. 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粮食输出A为

     (1)北美 巴拿马    亚 洲(2)①亚马孙 西 ②( 23.5°N或北纬23.5°180°经线 )(3)冬         试题分析:(1)根据粮食输出分布图,可以通过大洲分布图,得出A为北美洲,B是巴拿马运河,C是亚洲。(2)根据粮食输出分布图,可以得出①是亚马孙平原,位于西半球。②点的经纬度是:23.5°N(或北纬23.5°)180°经线。(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北京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点评:在世界各大洲中,以粮食输出国为切入点。掌握图中的大洲:北美洲、亚洲。北美洲重要的粮食出口国:美国横穿太平洋到亚洲。位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苏伊士运河。读图,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它位于西半球。根据经纬度判断某点位置,图中②重要的经纬度位置是:23.5°N(或北纬23.5°)180°经线。由于地球表面获得光热的不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是,南半球是冬季。    

7. (二)我国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基本判断:我国粮食供求缺口逐年扩大。粮食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增长态势,而提升粮食供给能力面临资源制约,同时粮食生产经营已进入高投入阶段,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我国粮食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增长态势。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增加粮食需求。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2012年我国总人口为13.5亿,城镇化率52.6%。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城镇化率达53%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膳食结构变化增加粮食需求。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直接粮食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增加。从1995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83元增至2.5万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78元增至7916.6元,年均增长9.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会更快。
提升粮食供给能力面临资源制约。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是世界上的贫水国之一。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将急剧增加,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我国人多地少,用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接近20%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尤其高质量的耕地减少更快;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同时,粮食生产经营已进入高投入阶段,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也面临着新挑战。据报道,目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降至90%以下,粮食供求缺口整体在扩大,我国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二)我国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8. 粮食总产量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

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减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耕地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只能减少;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是粮食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故选:D.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